即日起,本協會將陸續分享本協會創會理事長鄭源錦教授大作:台灣設計策略的演變,並摘錄相關內容,一起來見證台灣設計史的發展與傳承,敬啟請期待並歡迎分享~~
鄭源錦與台灣設計(10)
第一部 台灣設計史 2021年7月已出版,預定8月中旬上市
The First Taiwanese Design History Published in July 2021
設計博士 鄭源錦 著 Author: Dr. Paul Cheng
第四章
1980提創原創設計的ODM時代
The Advent of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in the 1980s
台灣邁向國際設計舞台的橋樑:TIDI與貿協智多星黃偉基經理
TIDI是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(Taipei International Design Interaction)。
什麼是TIDI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?
1987我一直想研究並將台灣設計界進入ICSID「國際設計交叉設計營 Inter-Design」的活動。因此,請外貿協會設計中心優秀的智多星黃偉基經理,研究ICSID Inter-Design的辦法。Inter-Design的辦法是,主辦國家向ICSID總部申請後,邀請全世界各國的設計部門,派代表一名,共約10名。另外主辦國也需要派10名設計師,互相交流互動。設計主題由主辦單位提供,約十天到兩週的時間,完成的作品歸主辦國所有。各個國家的設計師只要負擔自己來回的機票,主辦國需要負責全體人員的食宿及交通費。同時,主辦國需要請ICSID總部派一名代表督導。
黃偉基認為此辦法費用很高,同時實際效果對產業界貢獻不大。黃偉基認為:不如台灣自己辦理國際交叉設計營,由台灣的設計界與產業界與國際的設計師交流互動,較具有實質的效果與貢獻。此優秀的構想,是黃偉基的智慧與國際觀。因此我與黃偉基商議後,1987年11月起,舉辦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。
「設計的舞台必須與產業緊密結合」。第一屆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,邀請燦坤與宏碁等國內七家廠商,先請廠商提企劃書,說明想要設計的產品及想要行銷的地點(外銷國家),再由貿協專人邀請國外設計師來台。台灣負責設計師的食宿與機票,沒有酬勞,經由國內外設計師共同合作,十天內將專案之模型完成,國外設計師可由此了解台灣的市場與資訊,台灣廠商則可獲得國際設計的經驗與新產品開發及模型,可收雙贏之效。
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連續舉辦七屆,共67位外國設計師來台交流。此種模式,能促進設計的國外交流,並與產業緊密結合,此一模式引起ICSID的注意,影響日後ICSID「國際設計交叉設計營」的實質內容。1994年第七屆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舉辦時,全世界對台灣的設計推廣印象已相當深刻!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韓國、奧地利、南非、芬蘭都派專人或團體前來觀摩。
台北國際交叉設計營(TAIDI)。1987年11月起,每年辦理一次,每屆完成具體的新產品開發設計案,提出新產品模型與樣品,亦辦理專業設計實務演講與研討會。本活動引起全世界各國設計師的關注,也成為台灣邁向國際舞台的橋樑。
●英國Mr. Peter J. Lord表示,台灣擁有足夠資源,設計開發正在正確的軌道上快速推動;未來,維持自己的成長,最重要的,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這做什麼。
●美國Homer Ja Gassey表示:理論知識和實務訓練是分不開的聯合體。一個訓練必會激發另一個訓練。教師要激發創造力,誘導學生的努力感到自豪,並教導自我價值和自我尊重。有秩序的教育,就會產生產品。
●德國Mr. Dieter Rams表示:功能設計的真正挑戰是未來。沒有注意細節,就沒有真正的產品。
照片說明:
1.黃偉基經理
2. 台北第一屆國際交叉設計營。
左起:貿協設計中心鄭源錦主任、英國Peter J.Lord、貿協工業設計組張慧玲組長。
3. 英國Peter J Lord (左)
美國Homer Ja Gassey (中)
台灣Paul Y. J. Cheng (鄭源錦)
4. 完成品展示發表會,德國Rams顧問向參加之大眾說明。
https://reurl.cc/eE2byW
發表迴響